首頁 > 資源大全 > 綜合資源大全 > 景觀建筑
韓美林設計,良渚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的標志雕塑驚艷亮相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7870    更新時間:2022-06-14   

  在6月11日新聞聯播頭條《探尋文明根脈筑牢自信根基》的報道中,開篇亮相的第一幅畫面,就是良渚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的標志雕塑《良月流暉》。這座雕塑以其優美、靈動和厚重深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著名藝術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韓美林,就是這座雕塑的設計者。
  ▲《良月流暉》
  《良月流暉》雕塑高20米,青銅、石雕材質。雕塑由基座、玉器和火焰三部分構成,充分彰顯了良渚古城遺址的價值內核和精神延展。琮形基座象征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統。玉器的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象??淘谟耒系纳衩胤?,來自遠古的良渚陶器。圓形的玉璧既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變形。居于中間的三叉形器,則代表人與天地的相互呼應。頂端跳躍靈動的火焰,象征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原動力。
  ▲夜晚燈光下的《良月流暉》
  雕塑誕生記
  “中華文明一千年前看北京,兩千年前看西安,五千年前看良渚?!绷间荆蔀榱酥腥A文明的朝圣地,中國文化的新地標。良渚的城墻遺址、古老而龐大的水利工程,輝煌燦爛的玉文化,都深深地吸引著韓美林這位朝圣者。
  在接到良渚遺址管委會的雕塑創作邀請后,韓美林接連三次前往良渚文化遺址公園考察。從展陳豐富的良渚博物院,到草樹蓊郁的遺址公園;從數量眾多、品類豐富、制作精美的玉器,到水鄉澤國里穿越時空的先民勞作遺址,韓美林不辭舟車勞頓,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這輝煌燦爛的良渚文明中。第一次的參觀,余興未盡;第二次的考察,更為全面;第三次,則帶上了好友馮驥才、朱永新、王鐵成等人一起來共同體悟。
  ▲韓美林在良渚博物院仔細聆聽講解員介紹良渚文化
  ▲韓美林在創作雕塑之前再次來到良渚文化遺址公園與良渚博物院考察
  三赴良渚后,韓美林又邀請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的領導、良渚文化的專家,專程來到北京韓美林藝術館,座談討論,深入交流。韓美林動情地說:“良渚遺址,是文明古地,是文化高地,也是藝術圣地。我們應當把它保護好、發揚好、傳承好,讓沉睡在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在我們的畫本里、書法中、雕塑上,都重新活起來?!?br />   ▲韓美林邀請杭州良渚遺址管委會的領導、良渚文化的專家,來到北京韓美林藝術館,座談討論
  為了使雕塑設計兼具文化內涵和視覺審美,韓美林查閱了大量的相關史料,復印了數百頁文物資料,繪制了無數質樸的線條和神秘的文字圖案。從具象的火焰、玉器圖案,到意象的江南山水,韓美林的手稿本里被各種良渚文化圖案填滿。
  ▲韓美林《良月流暉》手稿
  雕塑車間里,也時??匆婍n美林沙場點兵的身影。設計稿的不斷完善、泥塑小稿的不停修改,“八零后”韓美林精益求精。即使因身體原因住院手術期間,韓美林依然魂牽夢縈于心心念念的良渚雕塑。靜謐潔白的病房,那幾天成為韓美林的臨時創作室。
  
  ▲韓美林沙場點兵,調整雕塑細節
  激情是靈感的火焰,文明是靈魂的淬煉,藝術是放飛的想象,終于,良渚古城遺址的主題雕塑形象,在韓美林腦海里浮現了?!读荚铝鲿煛返淖罱K稿,在病房里誕生了。
  創作過程
  《良月流暉》的壯觀景象,源自幕后的構思創作。
  創作伊始,韓美林便投入虔誠的態度。無論是火焰的奪目,還是玉璧的溫潤;無論是陶器的質樸,還是江南山水的典雅;無論是古代文字的厚重,還是現代水院的豐富……每一個形象元素,都在韓美林的創作中那么傳神。
  當來到韓美林的畫室,眼前那一本本厚厚的手稿本、一頁頁密密麻麻的手稿圖,便是雕塑《良月流暉》的形象詮釋和內心表達。
  火焰
  自上而下,“火焰”成為了《良月流暉》的第一形象。
  “火”亦是良渚文明的一個主要特色,火焰的高歌和躍動,既是文明生生不息的源動力、也是良渚文明代代傳承的主要特色。這就是為什么韓美林要選擇“火”作為良渚雕塑主題的重要依據。
  正如韓美林自己坦言:“火的雕塑不好做,它不像畫、能畫出來,用雕塑的形式表現火焰有點自討苦吃?;鹧娴男蜗笤诓粩嗟淖兓校幌窭L畫可以用幾根線條可以表現出來,在三維空間內,如何表現這種變化的豐富性是個巨大的挑戰?!?br />   ▲良渚出土的漆器
  良渚出土的漆器紋飾,啟發了韓美林的創作思路。當他看到漆器上的厚重紋飾,立即用鋼筆和現代手法完成了一組火焰形象的設計創作??瓷先ニ麄冎g有很大的連續性,風格趨于一致,這種完美契合,正是韓美林的獨創。這組火焰的設計既傳統、又現代,既是良渚文明之一的漆器代表,隱約之中仿佛又包含著良渚的“良”字,因此這個主題一下有了豁然開朗的切入口。
  ▲韓美林的火焰手稿
  于是,韓美林設計的的火焰造型如同冥冥之中的造化天工,氣勢昂揚、跳躍靈動,象征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與文明之焰。
  玉璧
  如果說良渚的玉璧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明守望,那么良渚的陶器則處處體現了先民的生存智慧。良渚時代的人們以玉為尊、以陶為器,構造了極為繁復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態。大量陶器的燒制、不同的窯溫產生的變化,陶器的造型及其紋飾等,都承載了文明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成為體現文明價值與人類生活的重要特點。
  ▲良渚出土的玉璧、陶器
  正如韓美林所言,良渚的雕塑當然要以本土取材為主,因此,玉和陶這兩種材料便成為《良月流暉》的主要媒材。同時,韓美林為良渚雕塑融入了許多富有哲理的內涵,他將古篆、陶刻文字、古琮形、陶器底紋……這些有據可查的良渚文物加入玉璧造型設計之中,并使它們在雕塑中部黃金位置形成了雄渾的支撐。從而,也讓這個黃金位置成為“良”字的安放之處。
  ▲韓美林的玉璧手稿
  石器、玉器
  “石器”作為整個《良月流暉》的基座,成為雕塑的造型依據。良渚石器的造型很多,其代表性形象是“三叉形器”,因此,它也成為韓美林造型靈感的重要來源,同時考慮到承重以及和玉璧之間的關系,并最終以山水相應的形式呈現出來。
  ▲良渚出土的石器、玉器
  韓美林發現,大量的古文字、符號和記號,都是良渚文明特有的文化體系,并引發了人類無數關注的目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山”字形。所以,韓美林選用以“山”字為代表的石器造型,最終選用瑤山遺址發掘的“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玉三叉形器”,并在設計中突出強化了這個神人獸面的人臉符號形象。
  ▲韓美林的石器、玉器手稿
  雕塑基座下的玉琮形石柱與“三叉形器”造型的基座,又將自然與人文完美呼應,既體現先民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又將人們日常生活眾多美學與造物之美融合在一起。
  江南山水
  雕塑《良月流暉》的第四形象為“江南山水”。在河湖遍布的錢塘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遺址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位置崇高。在眾星拱月下,它既是全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也是見證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替代的眾龍之首。良渚文明依山傍水,將自然和人文融為一體,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山水最初的審美情趣,以及萬物一體、道法自然的宇宙觀,是良渚文明在華夏精神上抹不去的印記。
  作為杭州女婿的韓美林,在他看來,西湖代表了美麗的江南如詩如畫,江南山水更是飽含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互相呼應,因此,他大膽地將江南一絕——“山水”放到了雕塑設計中,成為基座下的最美映襯。
  ▲韓美林的山水手稿
  如韓美林所言,良渚文明代表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區都是江南好去處,所以他在基座下面安置水池、而且造型是江南水鄉。如此這般,雕塑安放的水池與“三叉形器”造型的基座,儼然一幅江南山水的勝景天成,石、水相映,江南山水一目了然。
  基于此,將山水造型引入雕塑設計中,不僅契合了良渚文明的地理特質,同時將山水的文化屬性與良渚文明的精神氣質巧妙結合在一起,山石的表面經過特殊的顏色處理,不搶眼不突兀,與良渚農田式的展覽、與極目遠望的亭臺水榭及樹木蘆草相互掩映,展現出一派東方美學的余韻悠悠。
  古文字
  更巧妙的是,韓美林把水池的造型設計成了良渚陶器古文字中的“半月形”文字,這個歷盡滄桑的良渚古文字成為良渚雕塑設計的靈感來源,是因為它不僅代表了古人對天象自然的敬畏,更代表了歷盡滄桑的歲月。
  ▲良渚出土文物上的古文字
  韓美林想,同時把這個古字刻在石頭上,再采用燒熏方法,以示歷年戰亂、風雨狂瀾、更年換代、血洗火海,更能代表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從無邊苦難中掙扎出來,一直走到今天的現代文明。
  ▲韓美林的良渚古文字手稿
  古往今來,良渚文化作為令人仰止的文化遺存,其人文內涵早已滲透到華夏文明的各個層面,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信仰之源。韓美林創作的《良月流暉》雕塑,將成為國人連通古今的精神通衢,守望綿綿不絕的華夏文明。
  ▲韓美林與《良月流暉》
  韓美林曾說:“對一個藝術家來講,雕塑是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理解的一種表現形式?!弊?98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韓美林工作室成立,不僅正式開啟了韓美林大型城市雕塑的藝術創作之路,也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美協內唯一一個由美術家個人名義領銜的工作室。韓美林在雕塑領域如火山噴發般的創作激情,使他在30年間,完成了51座巨型城雕,這些高達數十米甚至近百米的韓美林雕塑,矗立于國內24座城市以及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
  http://news.cctv.com/2022/06/12/ARTI8aZyWbK9IZmaWSYTXsSb220612.shtml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