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設計無處不在
設計師似乎總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原本平平無奇的景觀,設計師對周邊稍加修飾,立刻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景點;破破爛爛的舊房子,經過設計師雙手的改造,瞬間就成了既能滿足家人使用,又時尚、漂亮的居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事,經過設計師奇思妙想的改造,也都瞬間煙消瓦解…
真駒內滝野霊園內的大佛原平平無奇
經安藤忠雄妙手一改則立即意境無窮
隨著民主設計的推進,設計已經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連幼兒園都開始成為了設計師發揮奇思妙想的平臺,我們收集了一些精彩的幼兒園設計方案,看看設計師是如何踐行「設計改變生活」使命,為人類的下一代而設計的。
「
富士幼兒園
Tezuka Architects
」
第一個項目是榮獲2017年森山RAIC國際獎的富士幼兒園,由日本建筑工作室手冢建筑事務所設計。
富士幼兒園位于日本東京,為單層橢圓形結構,打破了傳統幼教建筑中的物理界限,鼓勵孩子們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玩?;印>扌突瑒娱T分割了整個環形建筑的內外空間,且常年打開,保證孩子們能自如穿梭于室內室外,培養獨立和社交能力。屋頂為幼兒園的主要游樂場所,為學生們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來奔跑、跳躍、玩耍。
所有的設計目的都旨在為孩子們,包括有行為障礙的兒童,打造出一個能提高學習能力、保持冷靜和專注力的學習環境。
「我們想通過這一建筑傳達出人類社會中跨時代而亙古不變的價值觀?!故众=ㄖ聞账趨①惵暶髦袑懙?,「我們希望在這里學習的孩子能成長為不排斥任何人、任何事物的大人們。富士幼兒園的設計初衷就是創造出盡可能開放的空間,包容環境中的各種聲響。當界限消失的時候,約束也就消失了。孩子們應當被視作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來對待?!?br />
「
四合院幼兒園
MAD Architects
」
第二個項目是由中國建筑工作室MAD建筑事務所打造的「四合院幼兒園」。
MAD近日公布了在北京的四合院幼兒園的設計。MAD圍繞一座自1725年已有歷史記載的四合院建造了一片漂浮的屋頂,將文物進行保護和利用的同時,也和周邊已建成的現代建筑進行了連接,展現出多層的城市歷史和諧并存的場景。
MAD主持建筑師馬巖松:「老北京有句形容孩子淘氣的俗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屋頂對孩子來說是充滿魔力的。在四合院空間中,屋頂就像是一片新的大地,是無拘無束、自由的象征?!?br />
「漂浮的屋頂」以低矮平緩的姿態水平展開,將不同建筑間有限的空間最大限度地轉化成為一個戶外運動和活動的平臺。二層是一片廣闊的色彩斑斕的戶外平臺,這里是孩子們室外運動、課余互動玩耍的主要場所。平臺的西南側,像是一個個「小山丘」與「平原」相互交錯,地形高低起伏。
漂浮的屋頂下方則是開放布局的教學空間、圖書館、小劇場、室內運動場等,將是400名2-5歲孩子的日常教育空間。流動的空間布局提供了一種自由、共融的空間氛圍;新空間與古四合院相鄰相望,新舊交替,孩子們隨時能近觀、接觸歷史,幫助他們加深對時間維度和歷史的認知。
新建部分圍繞三棵古樹設計了新的院落,與四合院的院落空間呼應,為教學空間提供了戶外的延展和采光通風。
幾棟看似互不相干,甚至從某些角度看從互為矛盾的歷史時期而來的建筑元素,不但可以在保持各自真實性的前提下和諧共存,還互為作用產生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豐富性,這使孩子們對他們所處的環境有一個客觀真實的認知。對自然,對歷史的理解可以帶給新的場所一種包容性,塑造社區的獨特共識和價值。
「
華東師大附屬幼兒園
Scenic Architects
」
第三個項目是位于嘉定市的華東師范大學附屬雙語幼兒園,由中國的山水秀建筑事務所設計完成。
設計師的初衷是為現代都市里的兒童設計一個有庭院的幼兒園,從而給他們留下關于庭院生活的情感和記憶,并通過庭院幫助他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塑造自己。
庭院,在中國的建筑里,不僅僅是一種物理空間的傳統,還是情感交流的中心。人們通過庭院維系一個家庭的凝聚力、增進親友之間的交往、并得以用觸手可及的方式與天地、與自然相通。而這對于今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已經是一種妄想。
庭院的營造需要建筑單元的圍合,設計師順應場地西側的斜向邊界,將建筑群的平面布局規劃成「W」形,加上自南向北的退臺,最大限度地獲得西、南、東三個方向的日光。經過研究,設計師們發現六邊形單元體是適應這一群體形態的最佳選擇,蜂巢狀的組合能夠更好地適應斜邊的轉折,其內部和外部空間更有活力和凝聚感,也能夠消解傳統四合院中正交軸線所產生的壓力。最終形成的單元體是不規則的六邊形,其中三個邊等長,這使設計師們能夠根據日照和功能的需要進行更加靈活的組合。
園內的廊道沿六邊形邊緣布置,進入大門,學生和老師就沿著曲折的廊道行走,經過入口庭院和門廳,經過路徑的分岔與合并,經過鄰班的教室與重重院落的花草,抵達孩子們所在的班級。
教室內的集中活動圍繞中心的圓柱展開,臨近外墻則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凸窗空間,是他們閱讀和照料小植物的場所。每一層每一間的教室都與室外的分班活動場地直接相連,兩個班級分享一個活動庭院。從自己的庭院開始,孩子們可以出發去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游戲室、食堂、多功能廳、小小農場以及其它班級的庭院和教室,室外樓梯使二樓和三樓的孩子能夠便捷地從自己的庭院加入到一樓大操場的活動中。
通過精心的組織,設計師將各種尺度的室內空間和庭院空間串聯在路徑上,使孩子們的每一次「外出」都能夠通過庭院獲得更多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機會。設計師們相信這些探索、發現和交流的經驗,將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成為他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圖文自:archda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