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揭曉大全 > 文案類揭曉
頂度詩歌獎獲獎名單公示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8085    更新時間:2024-06-25

  2024年3月13日,濟南章丘明水古城首屆清照詩歌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上,由頂度文化藝術基金會(籌)發起創立的頂度詩歌獎正式啟動征稿。
  2024頂度詩歌獎設青年詩歌獎1名,入圍獎3名;高校詩歌獎1名,入圍獎3名。2024年4月20日24點截稿后,共收到:
  青年詩歌獎有效稿件669份
  高校詩歌獎有效稿件504份
  經過12位初審評委兩輪初審、10位終審評委終審預選及最終現場討論,已于6月11日完成所有評選工作。
  作為“清照詩歌藝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頂度詩歌獎頒獎典禮暨朗誦會于6月22日晚19:30在濟南章丘·明水古城·泉秀廣場舉辦,評獎結果同步正式對外公布。
  2024頂度詩歌獎
  獲獎情況
  同獎項按姓氏拼音排序
  青年詩歌獎
  周魚
  青年詩歌獎·入圍獎
  托馬(鄭越檳)
  萊明
  王江平
  高校詩歌獎
  主獎空缺
  高校詩歌獎·入圍獎
  李盲(李毅翔)
  香港中文大學
  施岳宏
  上海大學
  楊依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張琦
  浙江大學
  授獎詞
  周魚擁有一種從平凡細微的事物中發現詩意和生命秘密的能力,她的感覺細膩精確,語感敏銳而富于個性。她的詩意發現賦予了事物“第二次”生命,也開拓和豐富了人的生活,這一過程在她的詩中體現為物-詞-物的雙重轉換。周魚寫過不少關于詩的詩,但這類詩作在她筆下并不是“元詩”的,而是開放和及物的。她所發現的秘密與女性處境有關,但在更深處始終關聯一種精神生活的高貴和獨立。周魚把詩視作生活的導師,并以其多年的寫作強烈地肯定了詩的技藝對于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使詩重新擁有將完整、秩序、命運賦予人類生活的力量,并把看不見的、多余的、落伍的、被蔑視的提升和轉化為靈魂的必須。鑒此,特授予周魚2024頂度青年詩歌獎主獎。
  執筆人:西渡
  獲獎者:周魚,青年詩歌獎
  托馬是被火焰所征用的詩人。燃燒發生在他所有作品的字里行間,不是作為一種觀看或凝視的光之視域,而是在不足與過度、匱乏與充盈之間持續跳躍的舞蹈本身。他的詩因此并非由意象構成的靜態圖案的神秘主義,而是以句法來呈現的動態舞蹈的神秘主義。當代漢語中,沒有任何詩像他的詩那樣能讓我們體驗到“自我是焚毀的共同體”,體驗到生命的柔弱無力和它同時具有的奮不顧身的勇氣,體驗到內在性與超越性之間橫亙的不斷延宕的否定。否定是火焰的句法,是火焰之舞所遵循的節律。由此,托馬所寫下的體量龐大的神秘主義詩歌,既是關于剩余、缺失、不可能和秘密之物的詩篇,也讓人想到薇依式的否定神學:一種無條件的絕對和通過否定而呈現的永恒。
  執筆人:譚毅
  獲獎者:托馬(鄭越檳),青年詩歌獎·入圍獎
  萊明的詩體現出高度自覺的技藝意識,他善于以非常耐心和精細的語言處理個人經驗,同時也有著出色的視覺想象力,能夠將“平常生活中的喜悅”煨制成語言的佳肴和心靈的風景,這在他的《撇浮沫》《炒糖色》《搟面皮》等廚藝系列詩中有突出的表現。而在《鄉村葬禮》等詩作里,他也以細致的觀察力寫出了一種在同代詩人中較為少見的倫理感受,一種對他人的生活紋理和身心世界的誠懇理解與同情。他對于詩藝的認識切實地內含了自我教化的努力,這使得他的寫作掙脫出表面的風格性,使語言運作過程與詩歌聲音節奏的慢與快連通了改善自我與世界的愿望與吁求。
  執筆人:冷霜
  獲獎者:萊明,青年詩歌獎·入圍獎
  王江平吁請的繆斯棲息乎日常,她們身為平凡之事這一圣山的主人,顯然要求詩人忠于自己搜集的聲音,哪怕那只是二十世紀后半葉以降的口語、報章、書籍與互聯網語言的聚合之物,其身在簡體字新詩的短暫傳統之中,卻業已拋棄朦朧的高昂口號以及白開水式低矮主義這一兩相對立之物,亦將新世紀學院派修辭練習的匠氣之風拒之門外。他試圖不跳脫時代畀賦的個體經驗而發掘奇跡,尋出近在眼前的詩意乃至幽默,為此而將視線投往不同維度之所在,從自我修正的早年記憶,至新殖民主義的非洲大陸,又迄電子砌筑的美麗新世界……他在重新拼合的現實之中虛構旅行,于太平洋西岸的陸地一隅航海,為此而聲言見識過冷戰之后機敏的城邦和他們的思想。
  執筆人:韓博
  獲獎者:王江平,青年詩歌獎·入圍獎
  李盲的詩是一種再度開口。它以一種劫后余生的消息,或者劫后余生的無甚消息,指示、建構和解構著那本應存在過的第一度開口,那本應存在過的第一首詩。因為有這種莫須有的第一首詩作為寫作的根基——空中樓閣的跳樓者的根基,李盲的詩同時具有輕盈與硬度,光亮與陰影,絕望與希望,而詩中的他者和我,也正是在這種永遠雙重性的語言維度里,同時成為一種特別,并被這種特別貫通為一。李盲的詩,意象繁密又不失舒朗,意態陰沉卻充滿幽默,它的隱秘的欲望,是通過詞語的半開半合,由里入表,使漢語重新當得起那些被我們放棄了的春天。這種隱秘的欲望,因為詩人對一切破損之物的關懷,對一切去年的不忍遺忘,獲得了隱秘的達成。而他的詩,也就此成為一塊無需向上攀爬的土地,一個平常、平緩而又柔和的頂度。
  執筆人:李金佳
  獲獎者:李盲(李毅翔),高校詩歌獎·入圍獎
  施岳宏把自己對南粵世相\風物的觀看和領悟用“濕潤的舌頭”(羅伯特·勃萊語)在宣紙上畫了出來,這一幅幅堪稱迷人的半風俗半山水的新文人畫通過精妙的細節和鮮活的修辭,在以情為綱的統攝下,融入對當下社會群像思考的同時,更是深刻地認識到作為平凡個體的“生命的流轉正是一種溶解,和另一種賦形?!保ā段鲏i小志》)從這個角度看,年輕的心靈與今日之世界的“我-你”關系不僅僅是生命性與對象性在時間向度上的現在與過去,而是批判性地共生于某種微妙而偶然的婆娑中。另外,從這些或許刻意營造的文本織體中,也隱約地傳達出詩人想要以形式主義的苦衷去贏取修辭的勝利。
  執筆人:蔣浩
  獲獎者:施岳宏,高校詩歌獎·入圍獎
  初讀這組詩,雖覺略欠構思的整體感,但詩人的語調輕快、松弛,看似不經意地展現陌異的生活場景,卻都能在細微處透露留學生活的日常之下隱藏的,由外部環境與內心沉滯所帶來的緊張與不安。細讀過后,可以看出,詩人善于營造戲劇性氛圍,凸顯生存處境的些微荒誕與錯位感,同時,在詭譎多變的世界格局中,敏銳地觸碰到個人與國族,現實與文化,身份與身份政治的復雜性。詩人也嘗試著不斷返回內心那穩定且溫暖的部分,試圖調動其精神能量,煥發生命的熱情和執著。如果我們認可華茲華斯所說的——詩是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那么,這組或許也體現著回憶之聲的詩,所反映的恰是詩人當下的經驗:那些不確定的卻也是不會消失的,期待著年輕的詩人再次將它們錨定為某種肯定的力量。
  執筆人:周瓚
  獲獎者:楊依菲,高校詩歌獎·入圍獎
  張琦的詩,初讀波瀾不驚,似乎主要依托個人生活的實感,或取材流動的城鄉現場。這種偏重日常生活的寫作,本是當代詩中一種較為常見的類型,也容易流于感傷、瑣屑。好在張琦的寫作沒有沾染這樣的習氣,只是葆有日常詩歌素樸、微妙和耐讀的特點,能于平淡中有所洞察,甚至翻轉至更宏闊的層面。比如,寫個人的普通心緒,卻因看到眾生的隊列,感受“無數個愿望的洪流”推動此刻“我”的生成,結果意外松動了個人的感知結構,聯動起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他人。另外,他的句子寫得比較松弛,卻毫不松懈,暗含了一種內在整飭、一種因隱忍和對稱帶來的緊張感,這表明寫作的主體意識沒有淹沒于經驗,而是高度活躍,一直清晰在場。正是這樣一些說得清或說不清的好處,讓他的這組短詩,始終保留在評委的視野里,一直留到了最后。
  執筆人:姜濤
  獲獎者:張琦,高校詩歌獎·入圍獎

  2024頂度詩歌獎評選機制、具體流程、獲獎者作品、入圍終審稿件名單等詳細情況,將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https://mp.weixin.qq.com/s/7xGaYgkmHHAvZJpLLNT6kg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