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論斷。在同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2017年10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
——2019年10月,《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2020年5月,“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2021年8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四個必然要求”深刻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并將其確定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掀開了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同時特別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年6月,內蒙古考察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
——2023年12月,廣西考察工作中指出:“要把持續扎根鑄牢共同體意識落實到經濟、教育、就業、社區建設、文化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中?!?/span>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的長遠之策、固本之舉。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意蘊深厚。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一重大論斷,對于做好新時代民族地區文藝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導意義。
大國情懷,九域同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應有之義?,q春市詩詞楹聯學會關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要求,推進吉林省詩詞楹聯領域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中國楹聯學會詩鐘分會、吉林省詩詞學會、吉林省楹聯家協會的指導下,在琿春市文聯、琿春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支持下,隆重舉辦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詩詞、楹聯創作活動,歷時兩月,共征集優秀詩詞作品200首(篇)、楹聯作品58副,來自省內外(包括五個民族自治區)的221名詩詞楹聯名家、愛好者聯袂打造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民族文化特色的符號和形象,充分展現民族文化蘊含的歷史之韻、民族之融、人文之美,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茲選錄部分創作精品以供讀者欣賞。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oGoEP80CJa6DnoeoX0L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