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鳳)經開區為老戴背水庫征名啦!歡迎社會各界朋友踴躍參與,積極為水庫命名獻言獻策,說不定用的就是你取的名喲!
2022年7月1日—7月15日。
征集要求
1.水庫名稱要涵蓋水庫主題特色和歷史地域文化;
2.名稱要精煉簡短、內容貼切、通俗雅致、朗朗上口,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
3.名稱需用規范漢字;
4.水庫名稱用字原則上限制6字以內并附簡要創意說明。
投稿方式
1.在規定時間內,采取電子郵件方式投稿,投稿郵箱:sfxxbs@126.com,并在郵件主題上注明“水庫名稱”字樣。
2.需注明投稿者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聯系方式。
評選方式
1.評選時間:2022年7月中下旬。
2.評選辦法:作品征集后,將通過“雙鳳發布”組織投票,之后將由主辦方及有關方面的專家進行評選,綜合成績評選出一等獎3名(獎金500元),二等獎5名(獎金300元),三等獎20名(獎金200元)。
相關事項
1.投稿須為本人原創,嚴禁剽竊他人創意或抄襲,否則產生的法律責任由作者承擔;
2.入選名稱的所有權、使用權屬主辦方雙鳳經開區管委會所有,主辦方不承擔任何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責任;
3.不同作者投稿內容如有雷同,按投稿時間先后順序認定;
4.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
5.本活動的投稿者均被視為認可上述聲明內容。
水庫故事
老戴背水庫坐落于長豐(雙鳳)經開區梅沖湖路與鳳麟路交口西北角,總面積約189244平方米,其中水面70370平方米。
從古至今,周遭之景不斷變遷,老戴背水庫卻依舊靜默于此。如今,水庫緊鄰滁河干渠和雙鳳智谷而立,在城市水系和科創高地間,如何遞出“老戴背水庫”的新名片?讓我們不妨先通過幾位老人家的講述,了解其背后的淵源故事,于捕捉的歷史碎片中,發掘百畝古塘里掩藏的集體記憶。
古時的老戴背水庫占地面積約300畝,其水資源惠及萬里、洪塘、宇橋、鳳霞等社區下屬的幾十個村民組,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保障著周邊居民的灌溉和飲水需求。
據老人們說,該水庫原為當地戴氏家族所有。約清朝中期,李氏家族兒子與戴氏家族女兒婚配,戴家便將名下的部分農田作為女兒的嫁妝賠到李氏家族,李氏家族擔心“有田無水”,于是請求將該水庫與農田一并陪嫁,簡言之“戴陪”,又因當地方言里“戴陪”跟“戴背”發音類似,于是,在百姓口口相傳中便有了“老戴背”。也有讀過書的老人講,老戴背的“背”應當為“陂(音:bēi)”,與“芍陂”(quèbēi)的“陂”同義,故稱“老戴陂”。
在清朝年間,老戴背水庫下游是李大郢村民組,相傳這個村落里有一座“將軍廟”和不少“將軍田”,這些都是為了守護老戴背水庫而設,廟里的香火十分旺盛,原來是村民和過往行者紛紛來此祭拜,為自己、家人祈禱平安無災。
說起老戴背水庫,這里還曾是軍隊過往之地。民國時期,北洋軍閥張作霖麾下的奉天部隊與南方某部隊打仗,兵敗逃亡經過老戴背水庫之際,短暫在此停留休憩,不料被當地武裝包圍并繳械。
關于老戴背水庫,還有一樁奇聞軼事。清朝年間,當地李氏家族中有老人去世,子女為其在老戴背水庫旁尋得一處墓地,并請堪輿先生前來看風水,堪輿先生表示下葬當天若顯現“干魚上樹”、“人戴鐵帽”、“驢子騎人”、“皇上打鼓”四景,足以說明這是一塊風水寶地。
在出殯當天,李家人前往雙墩集趕集。路上遇到一人去集市買了若干咸魚,由于不好拿,這人便折下一根粗樹枝當作扁擔,這稱為“干魚上樹”;之后,他們又遇到一個人、這人在集市買了一口鍋回家,但此時突然下起滂沱大雨,他便把鍋當作遮擋物撐過頭頂,避免被雨淋濕,這稱為“人戴鐵帽”;最后,他們在路上又遇到一名驢販,他牽著一頭懷孕的母驢走過,這時母驢嘶鳴跪地、開始生產,一番折騰后,終于生下一匹小驢駒,驢販便馱著母驢和它的孩子回去了,這稱為“驢子騎人”;到了下葬的時候,鑼鼓都有了,但沒有皇上來敲,眾人一時覺得十分苦惱,這時鞭炮聲響起,一只銜著黃鱔的飛鷺從天空飛過,因為受到驚嚇,飛鷺嘴里的黃鱔掉了下來,正好落在鼓上發出響聲,這稱為“皇上(黃鱔)打鼓”。
四景皆備,堪輿先生便肯定道:“李氏家族之后定能出文武官來光宗耀祖!”
……
老人們將關于“老戴背水庫”的故事娓娓道來,舊時發生的點點滴滴在眼前情景重現,這些“前塵往事”也揭開了老水庫的神秘面紗……
https://mp.weixin.qq.com/s/K9FHWvvfgOzYKfgg1Q9N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