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示武威厚重的歷史文化,體現武威特色文化元素,反映文化旅游名市建設成就,更好地匯聚智慧、反映民意,現公開征集武威歷史文化街區和雷臺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名稱,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2.范圍:在全市范圍內面向社會征集項目名稱,歡迎踴躍參加。征集方式有網絡征集、微信征集、電子郵件和信件投稿等。方式一:可登錄http://wwsjsj.gswuwei.gov.cn/,在“調查征集”欄目中進入“武威歷史文化街區和雷臺文化景區公開征名公告”參與征集活動。方式二:通過掃描以下二維碼或者在微信中搜索“武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眾號進行關注,在公眾號下邊菜單欄選擇“征名活動”參與征集,提交稿件。
方式三:以電子郵件參與的,可發送至電子郵箱:wwsjwbgs@163.com;或wwswwjbgs@163.com。以紙質形式投稿的,在信封上標明“征名和投票”字樣后寄至:武威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地址:涼州區東大街28號,或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地址:涼州區宣武街姑臧路29號,郵編:733000。(項目詳細情況通過“武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眾號和http://wwsjsj.gswuwei.gov.cn/網址查詢。建議只用一個電子郵箱或郵寄地址。)1.征名作品應主題鮮明,與項目建設形成關聯性,富有文化內涵和品位;貼近項目實際,突出地方特色;易于傳播,響亮、大氣、簡潔、規范。2.征名作品由命名和命名釋義兩部分組成。征名名稱可以是一個或多個。3.征名作品必須是原創作品,此前未以任何形式發表過,也未以任何方式為公眾所知。4.作品名稱應用中文名稱,并具有時代感,用字、讀音必須準確規范,避免使用生僻字、歧義字、繁體字、人名、企事業單位及產品商標名稱。2.應征作品以個人為單位,如多人合作,必須清楚列明。應征者須注明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作品名稱及作品釋義等基本情況。3.征名作品一經選用,作品相應知識產權、使用權和在任何媒體的發布權歸征集人所有,且有權對作品進行修改、組合和應用。4.征名作品如有重復,按照提交時間順序以最先提交者為準;以網絡或電子郵件提交作品的,按網絡上傳提交顯示的時間為準;以郵寄方式送達的,以郵政局接收當日郵戳為準;以當面交付方式送達的,送達時間以征集方簽收時間為準。四、征集名稱經初選后,將進入公眾投票評選和專家審定,征集名稱最終選用后將予作者頒發榮譽證書予以確認。五、征集方對本次征集活動的所有規則保留最終解釋權。任何與本次活動有關的未盡事宜,均由征集方進一步制定相應規定或進行解釋。一、歷史文化街區:對文廟、羅什寺、古鐘樓街區內黃土民居進行保護修繕、恢復街巷肌理,著力打造延續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和彰顯城市活力、綻放文化底蘊的特色街區。1.為完善街區交通組織,街區內新建了部分道路,需征集街道名稱。2.文廟歷史文化街區以弘揚“儒”為特色,引導形成以挖掘弘揚傳統儒學文化為主,輔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的傳習、館藏文物研學為主要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1)北廣場——該廣場位于文廟街區北側,廣場正中豎立牌坊一座,牌樓正面題寫“河西根本”,背面題寫“熙攘繁盛”。廣場東西兩側設置綠地景觀,優化場地整體環境。
(2)書院建筑——為了展示延續涼州的儒家文化,在文廟東側打造新建書院。主要功能包括書院歷史文化展示、國學培訓、精品書店、傳統文化教育等。
(3)城墻遺址公園——圍繞武威古城墻遺址,展示古城墻文化,建設景觀綠地,開辟公共空間,打造城墻遺址公園,成為文廟歷史文化街區一處特色游園。
3.古鐘樓歷史文化街區以弘揚“俗”為特色,引導形成以民俗文化為主,輔以民間藝術的傳習、博展等為主要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1)古鐘樓東地塊建筑群——位于大云寺東側,主要建設景亭、人造水域、園林綠化和古建筑,恢復碧波蕩漾的往日美景。(2)戲樓——位于古鐘樓光明巷北端,戲樓為景觀建筑,根據武威歷史上的戲樓形制進行設計,為兩層建筑。(3)民俗文化街——結合武威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商業街,位于地塊東側,沿光明巷兩側布置。以武威非物質文化展示為主。(4)文化步行街——相對于民俗文化街而言,此處更偏向于商業休閑功能,以武威本地特產零售、文化商品售賣、特色小吃餐飲為主要功能。4.羅什寺歷史文化街區以弘揚“佛”為特色,引導形成以宗教文化為主,輔以館藏、博展、飲食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1)主題民宿——主要以居住和佛學文化展示體驗為主。部分院落針對來羅什寺的香客、普通游客等設置佛教文化主題民宿。(2)文化休閑街——主要以商業功能為主,依托羅什寺,對香客信眾、普通游客提供紀念品、餐飲等服務。二、雷臺文化旅游綜合體:位于武威雷臺東側,項目由文化場館、文旅步行街和廣場、接待服務中心和文創孵化產業園四大板塊組成,著力打造綜合型5A級城市中央文化觀光景區。1.景區東入口廣場園區東側主入口,位于景區東入口湖泊旁廣場。2.景區東入口湖泊位于景區東入口,與一路之隔的天馬湖形成對應,呼應雷臺“馬踏飛燕”出土地寓意。 3.演藝中心區以兒童游樂、競技體驗、室內潮玩、娛樂休閑業態為主,該區域以演藝中心劇院為核心,是項目打造的核心體驗區域。4.文創中心以產業辦公、教育培訓、電商直播、品牌孵化為主,該區域以文創孵化中心為核心,是項目打造的核心文創區域。5.非遺廣場位于節慶廣場東側,周邊為非遺文化區,以非遺體驗、非遺展覽、非遺工坊、旅游購物業態為主。6.民俗節慶廣場位于節慶廣場西側,周邊景觀以絲綢之路為依托,挖掘絲路文化及周邊民俗。7.河西風情步行街以風情美食、文創購物、文化休閑、文化展示業態為主,該區域以河西文化旅游步行街為核心,是項目打造的核心消費區域。8.葡萄酒產業街區以酒莊酒窖、酒吧酒館、西餐簡餐、酒類交易業態為主,該區域以商貿產業為基礎,是項目打造的核心產業區域。9.三館周邊廣場位于漢文化體驗館、天馬體驗館、涼州詞體驗館周邊的廣場。
來源:武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https://mp.weixin.qq.com/s/8ex9Ixi4Q8KSrRutIO2n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