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征集信息 > 字畫展 書法 篆刻 繪畫 美術 書畫征集
稽古振今丨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暨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教學臨摹展開幕
信息發布:征集碼頭網    點擊次數:7880     更新時間:2025-02-19    截止日期:
  2月18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中國美術學院主辦,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畫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浙江省文化會堂(浙江展覽館)承辦的“稽古振今——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暨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教學臨摹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宣布展覽開幕,并與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中國美協副主席、福建省美協主席王來文,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中國美協副主席、河北省美協主席祁海峰,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林藍,中國美協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原院長賈廣健,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浙江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偉剛?,浙江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趙曉剛一同,為展覽啟幕。
  許江、王平、余旭紅,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參展藝術家代表、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分別致辭。開幕式由本次展覽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盛天曄主持。
  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閔學林、劉萬鳴、劉西潔、劉進安、林藍、陳輝、黃駿、徐默、鄭力、王紹強、王冠軍、孫震生、陳相鋒、陰澍雨、蘇睿、吳冠華、宋開智、何夢瓊、彭瑾慧、金沙、李玉旺、王怡新、祝錚鳴、姜康健、路璨、張眾、周樂、梁醒生、秦一帆、高樹標、陳勝、康春慧、黃芳、羅玉鑫等,國家畫院藝術家:何加林、方向、董雷、袁學君、趙培智、陳明、謝小銓、黨震、汪浩然、楊曉萌等,以及全國各高等藝術院校相關領導和教師,浙江美協、浙江畫院、浙江展覽館等相關負責人,中國美術學院各院系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師生代表和媒體嘉賓等出席開幕式。
  弱水三千取一瓢,
  臨古十分求悟道。
  師心師目師經典,
  抗懷振風自扶搖。
  一一"稽古振今"展開幕抒懷
  許江2025.2.18
  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許江講話
  許江回顧了中國畫雙年展的策展歷程和歷屆主題。他指出,本次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的主題“稽古振今”,是“稽古意圖未滿,振今鋒芒畢露”之意。展覽特邀請了全國34位藝術家展出其代表性作品,還請出美院6位杰出大師助陣,并匯集八大藝術院校的臨摹作品,洋洋灑灑、琳瑯滿目,充分體現了今天中國畫臨摹教學的強大陣容。他表示,在中國畫教學上,寫生與臨摹應當并重。臨,是臨對;摹,是摹寫。在臨摹教學中,應使學生知道前人的技法是如何形成的。在技法的摹寫中,需知其所由,把握精神。山水草木不是一物,山水草木是萬物,是世界之觀,是一種關于造化的諦視。師古人與師造化不可偏廢,但臨摹與寫生可以分說。萬物有常有變。由于“常”,所以我們要臨摹;由于“變”,所以我們要寫生。落筆要舊,境界要新,既要臨摹傳統之法,又要在真山真水真草木的寫生中破門而出,獲得生機生氣。
  許江提到,臨摹是登臨,是悟道,也是一種轉化。臨摹的結果是獲得經驗總和的諦視,使繪畫的整體“一局物色”“各相顧盼”,雖千變萬化,卻無處不相和合?!翱怪鞠9拧北闶亲屛覀兊闹鞠蚋哌h起來,來達到古人曾有的高度,從而開啟吾心,這正是“稽古振今”的內涵。“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今天,中國繪畫將養育我們,帶著我們的真愛,帶著時代的創造一道成長。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講話
  王平表示,本次展覽將各大美院的臨摹課業與名家新作展開跨時空的對話,這場以“稽古振今”為名的藝術雅集,正在書寫中國畫傳承創新的時代畫卷,推動著新時代中國畫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力量,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讓中國畫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他表示,臨摹成為了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讓我們得以跨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進行心靈的對話。臨摹是對古人技法的揣摩與學習,更是對古人藝術精神、審美追求和創作理念的深刻領悟與傳承。展廳中的臨摹作品不只是筆墨的呈現,更是一代代藝術赤子與古人以心近心的精神往來。
  王平指出,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不僅承載著民族的精神和記憶,更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創新和發展。我們要回眸世紀發展之路,創新國畫學術話語,重建當代文化聯系,再造東方藝術高峰;同時也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國畫在當代煥發出新的光彩。面對數字時代的藝術變革,中國畫教學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創新轉化,而在杭州舉辦的這場中國畫藝術盛會,恰與時代同頻共振。本次展覽不僅呈現出中國畫的筆墨技法,更是激活了傳統文化的能量場。希望觀者能在展覽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密鑰,共同見證中國畫這棵千年古樹在新時代萌發出新的枝葉。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余旭紅講話
  余旭紅表示,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創新活力之城,在此皆能感受到“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獨特韻味”。中國美術學院在杭州的滋養下,不斷在藝術和藝術教育領域進行創新,引領中國藝術創作和教育,在傳統中守正創新,在全球史的大視野中彰顯“中國敘事”,構建出“全球本土雙輪驅動,人文科技雙向會通”新路徑,成就這座城市更為多元的美學氣質。中國美術學院一脈相承的藝術思想,為中國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今天的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的深厚文化底蘊。他提到,杭州·中國畫雙年展已成為中國畫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品牌展覽之一,在追溯中國藝術本源和弘揚傳統文化價值觀方面有重要意義。第八屆雙年展以“稽古振今”為主題,強調的是一種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的動態平衡,這與中國畫發展過程中“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的創作范式高度契合?!盎耪窠瘛睆娬{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體現,同時對于中國畫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余旭紅強調,在全球化對話和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語境下,中國畫的現代性需通過激活傳統基因中的活性因子,構建具有文化主體性的現代藝術語言。這種“中國話語”的構建,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畫在國際藝術界的影響力,也能為世界藝術的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并參與世界藝術史的書寫。
  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致辭
  吳洪亮認為,杭州·中國雙年展已成為一個具有深度學術能量的展覽品牌,展覽的兩大板塊,一方面是力求讓參展的老中青藝術家,從前輩中汲取能量,與今日的藝術進行碰撞,一方面也希望在杭州促成各高校間的學習與交流?!盎耪窠?,士風一奮。”我們從中國畫中不僅汲取傳統的力量,更能看到其中蘊藏的前人的古今之思,是今人深度探求的再表述?!盎拧笔欠e累的過程,“振今”則是迅猛的一擊。期待觀眾去觀看今人創作,以及今人面對古人的態度,在中國畫傳移模寫中,找到新的力量。展覽標識的“中國畫”三個字被融入一方印章,也可視其為一塊小小芯片,它將成為新的力量之源,使所有觀者悟古人之心,學今人之智,舉創新之樣,共促文藝之興。
  參展藝術家代表、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致辭
  王紹強代表全體參展藝術家,向中國美術家協會及中國美術學院表示感謝。本次展覽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深入探討中國畫發展與創新的寶貴機會,更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和參與。展覽匯聚了成就斐然的藝術家與充滿活力的青年學子,共同圍繞跨越千年的中國畫命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展現了中國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臨摹古人,求用筆明各家之法度,論章法知各家之胸臆,用古人之規矩,而輸血自己之性靈。心領神會,直不知我之為古人,古人之為我,是中至樂,豈可以言語形容哉!
  ——[清]董棨《養素居畫學鉤深》
  自2011年首屆“意之大者”啟幕,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以中國畫傳統形制為脈絡,探索其當代生命力。第二屆“長卷視界”以延綿畫卷重構時空敘事,第三屆“輯頁掇英”聚焦冊頁的日常哲思,第四屆“正大氣象”彰顯中堂的莊嚴格局,第五屆“和風屏山”以屏風為媒介融匯古今,第六屆“雅集興答”重現場景化的文人雅集,第七屆“五岳歸來”則跳脫形制的框架,從“師造化”的角度演繹山水精神與自然造化的共生關系。
  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以“稽古振今”為主題,聚焦“師古人”的核心命題,既延續了歷屆對中國畫本體的深度追問,亦開啟了一條更宏闊的古今對話之路。展覽以古鑒今、以今承古,旨在通過筆墨叩問中國畫的當代意義與未來可能。
  本屆“稽古振今”分為兩部分:由特邀藝術家呈現的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主體展),與匯集多所國內高等藝術院校的中國畫教學臨摹展(平行展)共同組成。中國畫之“臨摹”并非簡單的復制,而是一種“以古為師”的創造性學習。正如石濤所言:“古者識之具也,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迸R摹的價值在于通過反復研習經典,掌握筆墨語言的內在規律,進而為創新奠定基礎。正是這種“師古而不泥古”的精神,使得中國畫在千年的傳承中始終保持生生之力。
  杭州·中國畫雙年展始終以“回眸世紀發展之路,創新國畫學術話語,重建當代文化聯系,再造東方藝術高峰”為使命。本屆“稽古振今”既是對前七屆的總結升華,亦是對未來的前瞻宣言——中國畫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載體,更在固本培元中生生不息,于時代浪潮中再放新聲。
  當天下午,稽古振今——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學術交流研討會在浙江展覽館舉行。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18日。
  稽古振今——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
  前言
  吳洪亮
  (上下滑動閱讀全文)
  稽古者,考鏡源流,探賾索隱;振今者,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稽古振今,士風一奮”之說,乃譚嗣同懷匡時濟世之宏志,望取古之智,啟今之新,如暗夜炬火,醒眾人于蒙昧,為時代變革先聲。此理于繪事,亦通徹昭然。
  華夏丹青,源起上古,歷經千載,流派紛呈。顧愷之寫神妙之筆,吳道子展飛揚之韻,王維融詩畫之境,八大蘊孤高之氣,諸般技藝,皆為后世典范。傳移模寫乃溯源尋根之舉,借古開今為順應時變之道。
  “稽古振今”畫展,以雙年展廣集佳作,齊匯杭州。有吾輩高山仰止者,有踐行涉先河者,或細究古法,摹古畫于毫厘,勾皴點染,盡顯古韻;或求新求變,承古意發新聲,以時代之眼,繪萬象風華,筆端含情,墨韻生新,旨在探國畫承變之途。
  愿觀者游走于斯,能悟古人之心,攜今人之志,舉創新之要,共促文藝之興。
  稽古振今——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教學臨摹展
  前言
  盛天曄
  (上下滑動閱讀全文)
  孔子說出“吾從周”的時候,離周公制禮已經過去了五百年,在仲尼最后夢見自己“坐奠于兩柱之間”的日子里,他一定想起年輕時問禮于老子時老子說的那句話:“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若是而已——汝之“從周”,不過是周公之教中的一朵浪花而已。那一刻,即使是再古老的井,也應起了波瀾。
  四百年后,太史公在《報任安書》中寫下“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再過了九百年,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開篇即是“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工,四時并運”。
  這三件,其實講的都是一件事——古今之辨。
  《道德經》有“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而在帛書版中則是“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看似矛盾,換個角度,都能通?;耪窠?,“稽古”是“原”,是“因”,“振今”是“目的”,是“果”。一切回瞰,都是為了前行。
  中國畫的操習,無非“三師”——師古人、師造化、師本心,從古人中浸淫,去造化中淘漉,最后落定本心,感通、融合和發生,天人交集,三階遞進。古人是時間,是“世”;造化是空間,曰“界”;本心是四方上下往古來今宇宙經緯中的“人”——從甲骨文的裂紋到量子比特的躍遷,三界六合,四海八荒,那個天覆地載血肉著身千載不變的碳基的人。
  這茫茫大化中的一個點,恰因有了時空的構筑和織造,始領其所來,乃知其所去。
  師古人,臨摹是不二法門,臨、摹、仿、擬,各應其旨,各決其疑,步步為營,層層疊進。與古為徒,是為與古為新。如何在高標聳立的百代垂范中取一瓢飲,如何血戰古人,又能全身而退,集百家之長,成一己之身,是方法,也是方法論。
  《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教學臨摹展》作為《稽古振今——第八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的平行展,邀集國內多所藝術院校集中展示歷年來中國畫教學中的優秀臨摹作品,旨在建立一個交流互促的平臺,燭幽發微,切蹉琢磨,去蕪存真,以期與天下同道共謀學院中國畫教學的未來圖景。
  乙巳上元日湖上
  《墨梅圖》畫心134.8×66.1cm吳昌碩清代
  棲霞嶺曉望圖71.5×39.5cm黃賓虹1953年
  《觀瀑圖》138.8×52.2cm潘天壽1948年
  《竹節海棠圖》97×60cm吳茀之1963年
  《蘆茨山村》36×55cm顧坤伯1957年
  《毛澤東廬山詩意圖》137.5×69.5cm陸儼少1964年
  展覽時間:
  2025年2月18日-3月18日
  展覽地點:
  浙江展覽館(環城北路197號)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
  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
  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
  浙江畫院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浙江省文化會堂(浙江展覽館)
  策展人:
  吳洪亮杜松儒盛天曄  
  https://mp.weixin.qq.com/s/jSWL96rt2sr8kPapkQWDQw

威客碼頭 征集論壇
  • 論壇精華
  • 頂尖文案
  • 經典設計
  • 綜合薈萃
  • 資訊聚焦



征集推薦 進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進入倒計時


国产免费看网站v片不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