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一個關乎所有人的空間設計大賽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
通過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化人口已達2.64億。如何解決養老問題、讓空間無障礙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當務之急。
而在設計界,養老福祉空間項目卻并沒有受到關注,此類項目的設計標準水準仍有待普及、完善、提升。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國內首個福祉無障礙室內空間設計獎項—「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由CAS養老福祉研究會發起,AID老博會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愛克?威盛亞戰略合作品牌。旨在通過發掘優秀的養老福祉空間設計作品,深入推進全社會福祉意識的普及,促進養老福祉空間設計發展。
王晨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發起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深刻,養老的問題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設計界與養老項目相關的設計依然十分的小眾,系統性與專業性仍有待普及、完善、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的社會福利水平不斷進步的同時,絕大多數人對“福祉”的概念卻依然陌生。甚至大多數人會將“福祉”與“福利”畫上等號。其實并非如此:
社會福祉*≠社會福利
簡單的說:福祉,就是幸福的實現!
這恰恰是我們作為室內設計師所應該為之努力的奮斗的目標。
社會福祉(social-welfare)狹義而言,是從保障基本人權(特別是生存權)的角度出發,為需要援助或幫助的貧困生活者和身心障礙者提供的公共服務性質的援助。廣義而言,是指以全體國民為對象,旨在整合性解決普遍性生活問題為目的系統。社會福祉理念更是一種大眾所接受的社會責任,社會福利卻是一種公益性質的具體福利,是在社會福祉驅動下的產物,所以社會福祉不是社會福利。
在設立大賽時,我們不局限于參賽作品范圍局限在養老項目。而擴大到了所有能援助幫助全人群(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不論階層,不論身體狀況),能使其體會到幸福度,提高其幸福感的項目與空間上。例如:醫院中設計的特別完善的無障礙衛生間;能促進社區連接的便利店;能讓殘疾人順利使用的銀行網點;考慮到所有人群方便使用的地鐵站;亦或是能讓健全人感受到其他人群不便的體驗館。
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通過本大賽的設立普及全社會的福祉意識,促進養老福祉空間設計發展,因為設計并非只是美的創造,更應該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人在空間里開展行動的自主與便捷,已被認為是一種城市生活賦予人的基本權利,也已成為衡量當代城市空間質量的重要標準。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不僅僅是針對老年人或殘障人群的空間設計。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行動困難更多的并不是一個固有狀態,而是一個時間階段。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碰到各種行動困難的時刻,因為也可能是一時的傷病和病痛,甚至僅僅是帶著過大的箱子旅行也會帶來不便。
這也意味著,無障礙空間是關乎每個人生活質量的普遍性話題。我們希望通過設計大賽,倡導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更多關注無障礙的福祉空間設計,盡一切可能在設計和管理上消除造成行動困難的物理障礙。
事實上,只有每個人都拋開健全人對特殊人群的優越感,不再把無障礙設施看成是一種居高臨下的給予,而把它看成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這才是真正的福祉社會。
與其他偏重美學的設計獎項不同,「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將更注重功能性和福祉性(社會意義)。
要求參賽作品在具有一定美學的基礎上,對使用的便捷性(使用者及運營者)提出創新,并希望參賽項目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倡導通過設計師的專業性,可以給予人們更好的使用體驗,空間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大賽將從空間環境心理學,設計專業性以及行為科學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所以「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更倡導是功能完善與社會貢獻的結合。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將
不限項目面積,哪怕只是一個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
不限項目形式,哪怕你只是一個維持了10天的公益快閃店;
不限項目呈現方式,哪怕你只是一個想法,用效果圖和平面圖進行呈現。
只要你的設計項目是滿足養老福祉空間的理念,充滿人性化和造福社會的無障礙設計理念,力求打造一個安全舒適、高效便捷的無障礙空間。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不僅有設計行業的設計大咖,更特別邀請到養老福祉產業鏈關聯的“設計、建筑、地產、保險、學會”等多領域的國內外著名專家和行業領袖共同組成評委團及觀察團陣容,從學術性、專業性、市場性的多角度綜合評估出發,更多元、全面地甄選優秀的設計作品。
評審委員會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
高峻松: 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養老人才發展專業委會副主任委員、標準化委員會委員
葛清: 太平洋保險養老投資公司副總經理
劉淑琴: 泰康養老事業創始團隊成員, 養老行業資深從業人士
陸嶸: 禾易設計合伙人
孫大同: 銀城康養副總經理、銀城君頤東方國際康養社區總經理
山崎敏: 城市規劃綜合研究所董事長(日本)
烏丹星:國家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
于一凡: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閆英俊: 五感納得創始人
袁治: 湖南康樂年華養老產業集團總經理
殷志剛: 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學研究中心原主任
楊虹: 日本愛克集團威盛亞大中華區總裁、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周燕珉: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次比賽評委長)
張宇: 美國道林集團上??偨浝?/span>
趙良羚: 中國養老機構資深運營管理專家
趙毓玲: 《中國室內設計年鑒》策劃人,《ID+C》雜志創辦人
「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由CAS養老福祉研究會發起,AID老博會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愛克?威盛亞戰略合作品牌。大賽將以福祉、民生、公益為導向的設計項目,打造空間創新發展生態模式。以養老產業及主題性單體項目為聚焦試點,為設計師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實操基地。將以全方位、跨領域、專業化為思路,為設計師開展多維度聯動賦能,聚焦論壇、沙龍、研討等板塊,努力拓寬設計驅動產業升級的行業邊界。
作為國內首個養老福祉空間設計獎項,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將聯合多平臺破圈發聲。通過邀請函/H5推廣、嘉賓海報、視頻圖片直播拍攝、多媒體立體式傳播,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多形式進行宣傳報道。
組織機構
發起及主辦方:CAS養老福祉研究會
特別支持單位: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AID)
大賽合作伙伴 :第十屆中國老年福祉產品創意創新創業大賽(福祉大賽)
戰略合作品牌:愛克?威盛亞
支持媒體:網易新聞、騰訊家居?貝殼、靈感家、建E網、設計頭條、設計家、Trends Plus、中國室內設計年鑒、新浪家居、橙設傳媒、養老福祉圈
參評對象
面向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間內有完成的養老福祉項目的設計師或設計機構報名參評。
· 面向全球范圍內的建筑/設計事務所、院校 、團體機構開放;
· 項目需不少于10張實景圖(“福祉空間概念”可效果圖申報),并必須提供項目平面圖;
· 參賽的設計師 /團隊國籍不限;
· 參賽的項目所在地不限;
· 參賽者保證作品版權,并保證主辦方有權對外發表作品;
參評范圍· 大型養老社區——總體量在30000平米以上(包含戶外),且由三棟以上建筑組成,以社區形式運營的大型養老設施(包含養老住宅)。
· 機構型養老空間——總體量在3000平米到30000平米,以機構形式運營的養老設施(包含養老公寓)。
· 社區型養老空間——總體量在3000平米以內,或50張床位以內,以服務社區為主的養老設施。
· 養老展廳/樣板房——各企業以養老福祉為主題的展廳或樣板房。
· 居家適老改造空間——以舊房為基礎進行的居家空間適老化改造。
· 小型福祉空間——除養老相關設施以外的福祉無障礙空間。
· 福祉空間概念——尚處于構想階段的福祉無障礙空間的構想(效果圖/概念圖)。
評審標準
· 創造性——設計項目在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和適老性,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功能、業態等多方面具有創新性。
· 福祉性——設計項目對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的考慮,項目是否對社會產生積極意義與重要價值。
· 美學性——設計項目在滿足創新性、功能性、福祉性的基礎上,需要有美學意義,滿足當代美學。
申報方式· 大賽報名郵箱:DFAD_award@163.com
· 報名表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GeSwhajG-NgMAzmxLlEykQ ,提取碼:wynl
大賽流程· 截止時間:2022年5月20日報名截止
· 評審時間:5月20日-5月30日(線上評審團評審)
· 頒獎時間:最終頒獎時間暫定
參賽費用
本大賽不收取任何報名參賽費;
* 獲獎設計師前往舉辦城市參與主辦方舉辦的相關活動,差旅費自理。
參評權益· 獲得由聯合發起機構及評審委員會共同認可和授予的榮譽證書及獎牌。
· 2022年度獲獎者將有機會受邀出席「養老福祉空間設計大賽」年度盛典暨頒獎典禮(時間待定),面向超過30萬業界人士進行傳播。
特殊福利
· 社區型養老空間/居家適老改造空間/福祉空間概念入圍類的獲獎作品,符合要求可以推薦進由政府舉辦的福祉大賽第二輪評選。
· 獲獎設計師有機會入各大保險公司及地產行業的合作名單。
· 獲獎設計師將通過綠色通道,推薦至《中國室內設計年鑒》。
官方咨詢EML:DFAD_award@163.com
TEL:16621133547 Julia
本比賽的解釋權及修改權歸主辦單位;自比賽發布起即生效。參評者參加本次比賽即視為已完全了解并完全接受各項條款。
https://mp.weixin.qq.com/s/DE0rEAFBCCGqGBI6IqlJ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