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同衡中標廈門同安舊城有機更新規劃設計大賽
導讀
日前,“廈門同安舊城有機更新規劃設計方案”征集競賽經專家評審及規委會議等多輪流程最終完成選拔工作,由清華同衡遺產中心海西規劃室編制的“千年銀城,嘉禾之源”規劃設計方案從3家國內知名設計機構的方案中脫穎而出,以優異成績中標獲選優勝方案并成為該項目后續深化單位。
在2021年9月至今北京、廈門兩地發生多輪疫情的困難背景下,清華同衡攜手當地主管部門、組織單位共克時艱,以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專業的技術水準,積極助力廈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打造廈門歷史文化風貌區有機更新樣板!
01
項目背景與總體定位
同安老城位于廈門市同安區大同街道,東西溪交匯處西北角,三山環抱,雙溪前繞,是廈門地區近兩千年歷史文化的發源地、承載地。老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承載了閩王竹林起兵、蘇頌科技領世、朱子理學開宗等大量的名仕傳奇、禮教文脈。老城至今保留了包括同安孔廟、蘆山堂等在內的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大量歷史街巷與傳統建筑遺存,明清民居與民國騎樓分布集中成片、斷代清晰,成為廈門時間與空間上的精華集萃之地。
然而隨著廈門城市依托海島環境與港口地位發展為國際中轉城市與旅游目的地,扼守內陸河口的同安老城逐漸遠離了歷史舞臺中心,發展滯后。在廈門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旅游發展層面,均存在價值被矮化現象,老城復興具體面臨保護、發展與民生三大方面現實問題。
同安老城與廈門島空間關系示意
同安老城區域空間格局圖
基于以上認知,項目團隊以“千年銀城,嘉禾之源”為題,面向“保護、發展、民生”三方面工作,提出“廈門根脈文化地標與遺產體系核心節點、同安文化品牌升級與產業配套服務策源地、老城復興與民生提振的城市更新示范區”的整體定位。圍繞定位要求,以保護先行、 構筑特色、面向發展、完善支撐、分片施策五大策略推進同安老城的有機更新工作,探索一條城市文化傳承、功能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02
打造廈門舊城有機更新樣板片區
——設計理念與實施策略
保護先行,織補特色空間體系
悠遠的歷史文脈是同安老城的核心價值,規劃基于老城保護與發展需求,擴大研究范圍。從宏觀層面構筑同安灣山海一體、多廊入海的生態景觀格局。在同安老城層面,明確歷史文化保護的核心目標,優先梳理保護要素與歷史文化資源,幷基于此構筑“一帶一環兩片一軸”的空間結構,圍繞“營城五法”,即依勢筑城、修文榮城、理水塑城、聚市興城以及地標識城,整體塑造老城文化活力特色空間體系。
同安老城文化空間結構示意
構筑特色,延續傳統地域風貌
傳統風貌的延續是構建老城區特色空間的基礎。團隊基于現狀遺存情況,系統性梳理出傳統大厝、竹篙厝、騎樓、近現代建設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等四大類同安舊城風貌建筑類型,幷從空間組合、平面布局、屋面、外墻、門窗細部等維度進行提煉總結,針對以上四類風貌建筑及其他現代建筑提出建筑分類整治導則,支撐同安老城的風貌延續。
同新路建筑改造立面效果示意
松柏林街建筑改造立面效果示意
大橫街建筑改造立面效果示意
同時,規劃結合老城文化資源分布結構,塑造六大詳細方案片區,并針對性塑造其中文化節點。從空間環境與建筑風貌兩個層面進行全面改善,并同步提出夜景方案,以實現“彰顯同安特色、突出歷史氛圍、融入地域文化”的目標。
(1)衙府埕安——縣衙及周邊詳細設計
基于老城中衙署的核心地位,優先在衙府埕安片區打造衙署大門、龍喉井兩處文化節點。方案通過場地梳理,延續歷史文化特色,恢復標志性的衙署大門與照壁以及燈籠旗桿的景觀意向,疏通衙署與后爐街的空間通道,強化舊縣衙與周邊環境的聯系。
衙府埕安節點空間結構示意
衙署大門節點空間示意
龍喉井節點空間示意
(2)士林漫道——士字街、南門街片區詳細設計
在衙署向城南結構延伸的士字街片區,打通街塊內部與傳統片區的聯系,在南門路節點,重點通過關廟、基督教堂統領的特色空間,整合道路對面沿街開放空間,恢復歷史水體,銜接文化空間結構。
士林漫道節點空間結構示意
(3)城南舊市、銅魚隆門——松柏林街、大橫街、東溪路片區詳細設計
規劃重點塑造兩處騎樓商街為核心的傳統風貌片區。在城南舊市片區,打造松柏林街、大橫街兩條騎樓主街,構筑風貌連貫完整的民國街肆。在銅魚隆門片區,重點修繕整治東溪路騎樓街巷,對包括東溪新村二期用地在內的外圍傳統建筑片區進行傳統建筑修繕與新建控制,織補整個片區的傳統肌理。
觀音堂節點空間示意
大橫街、松柏林街交叉口整治示意
興隆門街空間整治示意
(4)鐘樓聽音、月池溪潮——同新路至雙溪公園片區詳細設計
整體打造鐘樓至大道宮的步行景觀空間序列,補充橋仔頭、月池等歷史空間要素,形成直通江岸的步行動線?;謴徒值姥鼐€歷史護城河及月池水體,結合水系復建歷史上橋仔頭節點,在同新路端頭打造下沉廣場,圍繞保留古樹、新建月池及亭廊,強化雙溪講古場的空間豐富性。
鐘樓聽音、月池溪潮節點空間功能組織示意
鐘樓聽音節點空間示意
橋仔頭節點空間示意
面向發展,品質助推老城復興
面對未來的同安,團隊依據老城三大核心目標定位,精準落實其發展需求,著力滿足文化展示深度、產業融合衍生與民生深層需求。在文化方面,構建主題文化路徑,創造性的開發創意、特色、深度三合一的文化產品體系。在民生方面,創建以品質生活為主旨的開放包容宜居社區,構建完整社區。在產業方面,打造片區品質服務配套平臺,對接周邊高新產業人群。并激發城內由一般性商業片區向文化體驗與慢生活為主題的社區發展,形成主客共享、原住民生活與特色文化商業緊密交融的功能生態。
同安老城文化展示路徑示意圖
完善支撐,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區域視野下,根據老城內的交通情況及未來功能,規劃形成圍繞老城的交通疏解環,并外置集散中心,減少過境交通涌入,進而限制城內交通量。在老城內部,構建特色慢行網絡,圍繞歷史街巷構建串聯文化空間的連續慢行系統,以老城統籌的方式,整體管理停車空間,建立智慧管理系統。對重點設計范圍城南騎樓風貌片區,進行市政提升規劃。
分片施策,模式研究保障落地
為有效保障項目落地,針對有機更新工作小規模漸進式的整體要求,方案劃定時序分區,分片施策,有效保障項目落地。
結合制度研究與案例分析,對公產集中、資源密集的片區采取整體更新方式,以政府為主導獲取資產或長期使用權,通過建設高品質空間,迅速提升整體形象,帶動周邊發展。
03
結 語
整體規劃方案堅持以“傳承歷史文脈、復興歷史老城”作為總體原則,充分保護歷史建筑、保留街巷肌理,傳承歷史文脈、保護老城記憶,探索城市文化傳承、功能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助力廈門實現同安舊城保護更新過程中風貌與價值、理想與現實、保護與利用的統一,打造廈門舊城有機更新的樣板片區!
總體鳥瞰示意圖
投標工作團隊
分管院領導:
霍曉衛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遺產中心主任
項目總負責人:
張 沖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中心海西規劃室主任
項目負責人:
遺產中心海西規劃室項目經理
各專業團隊人員:
徐秋霞(規劃)、張惠嬌(規劃)、吳冬婷(規劃)、洪世銘(古建)、王恩榮(古建)、陳以德(夜景)、莊亞勇(市政)
海西規劃室駐地辦公室
https://mp.weixin.qq.com/s/RQjZ0pe9_FrunstOfOfs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