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在“兩高兩化”
的城市發展目標下
面向未來
開放創新的城市設計理念
對于建設國際門戶城市
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廈門新機場片區
是廈門未來面向國際化的重要對外窗口
某種程度上來說
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形象
因此,廈門新機場片區
擬開展對標世界一流水平的
城市設計國際征集工作
6月22日,廈門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廈門市土地發展中心聯合舉辦廈門新機場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征集任務書(下稱任務書)研討會。
廈門市機場片區指揮部副總指揮、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沈瑞全出席會議,并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
廈門新機場片區選址位于翔安區大嶝島及填海區域,距離廈門市中心25公里,距離泉州市中心44公里,距離漳州市中心72公里,距離金門島5公里。
本次征集活動的設計范圍北至翔安南路、南至機場邊界、東至區界、西至港汊水域,總用地面積約62平方公里。
新機場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征集范圍圖
未來新機場片區作為區域樞紐機場、重要門戶機場、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對臺交流主要機場,將成為引領閩西發展的重要節點,即將迎來全面的開發建設。
廈門新機場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將面向全世界公開征集,旨在向國內外設計機構征集具有前瞻性與創新性的城市設計理念和方案。此次研討會,則是本次征集活動的開端和基礎。
會上,作為組織策劃單位,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介紹了本次國際征集的工作安排,明確了包括本輪研討會在內的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并希望本次國際征集活動能成為一次“文化事件”,調動國內外高水平設計資源。
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重點介紹了廈門市總體發展目標和定位、核心指標、控制線、人口空間布局、城市功能分區、產業布局等,幫助專家了解廈門市相關規劃概況,并請與會專家針對任務書的初稿,從征集內容、任務要求、成果要求、相關資料等四方面提出建議。
專家觀點
研討會上進行了專家研討,來自深圳、上海、廈門的荊萬里、韓淼、王唯山、林秋達、干哲新等五名專家,分別對任務書提出指導意見。
荊萬里: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荊萬里結合深圳海洋新城項目的實踐經驗,從任務目標的確定、不同范圍層次的城市設計深度、設計的剛性及彈性條件等方面進行指導。
韓淼:
航都院(上海)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韓淼結合機場建設的實踐經驗,提出廈門新機場片區具備引領大都市區的重要意義,在宏觀區域層面應該嘗試做相關研究。
王唯山: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研究院特聘教授
王唯山對任務書的定位、城市設計內容要點及排序、規劃設計相關背景資料及文字語言表達等提出修改意見,并結合前面幾位專家的觀點,對任務書的進一步深化提出指導意見。
林秋達:
廈門合立道工程設計集團總建筑師,建筑研發中心主任
林秋達從建筑師的立場和設計機構的實際需求出發,對任務書中的目標愿景、銜接上位規劃的控制導則、規劃原則制定等方面提出建議。
干哲新: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廈門分院總規劃師
干哲新從征集文件的完整性、設計范圍及深度、應對不確定性(如新冠疫情)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對任務書的內容框架、疫情影響下競賽的組織形式提出了建議。
研討會后,荊萬里、韓淼兩位專家還分別進行《濱海臨空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及整合經驗——以深圳海洋新城為例》、《機場影響下的城市》主題分享。
下階段,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吸取專家建議,優化設計任務書,并啟動廈門新機場片區城市設計國際征集活動。